“两高两低一小”引领天津经开区资源节约与产业升级并进

截至2020年年底,天津经开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7家,天津市绿色工厂26家,经开区绿色制造示范效益初见成效,成为构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统计,在2020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参评的340家企业中,前30强工业企业用百分之十几的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贡献了近70%的税收和近一半的产值。”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徐斐近日在天津经开区2020年度百强企业和2020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30强的发布会上说。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百强企业名单中,很多企业也入选了生态环境保护企业30强。近年来,天津经开区以低碳发展为引领,不断擦亮园区绿色品牌。自2017年9月,天津经开区作为天津市唯一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园区”的产业园区,截至2020年年底,天津经开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7家,天津市绿色工厂26家,经开区绿色制造示范效益初见成效,成为构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绿色制造形成聚集示范效应

据介绍,天津经开区已连续18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评选工作。自2018年开始,指标体系从“自荐加评分”调整为“全员参与+数据说话”,以“两高两低一小”为导向,即工业总产值高、税收高、综合能耗低、污染物排放低、占地面积小。评选指标体系中,亩均税收、亩均能耗、污染物排放水平等8项核心指标,权重占比80%;绿色制造示范等权重占比20%。

徐斐表示:“天津经开区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的评选工作,有效激励了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开展源头减排,不断加大污染治理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工业节能方面,企业主动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达到区域能耗减少,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

“作为一家胰岛素生产厂,我们的胰岛素产品中90%都是水,生产制造过程也大量用水。在过去的几年中,公用工程部门不断利用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供水系统的拉动式生产模式以实现注射用水的按需生产。另外引进回收水再处理系统进行水的多次循环再利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此次入选的环保30强企业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和诺德)公用工程部经理彭程介绍,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工艺、开发新技术,运用智能制造实施了生产用水的多次再利用、中水回用、拉动式生产注射用水,在2020年实现节水27%。

诺和诺德还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监控系统对全公司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控,对数据进行充分分析来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来提高设备能源效率。通过空压机余热回收再利用、安装磁悬浮压缩机和空调系统EC风机等项目,在2020年共节约电1100MWh。

据悉,此次评选共有340家工业企业被纳入评选范围,最终评选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前30强,总税收贡献占比69%、工业总产值贡献占比48%,与此同时其用地面积只占参评企业总面积的18%、综合能耗的13%、新鲜水耗的16%、废水排放的11%、废气排放的15%。

政策投入激励企业绿色发展

据介绍,天津经开区自2007年以来,通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暂行规定》等补贴政策来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2020年7月1日起,又正式实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涵盖工业节能、建筑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补贴大类,涉及补贴项目30项。

与原节能环保扶持政策相比,《暂行办法》增加了对加氢站、绿色发展项目、建筑节能、部分类别大气污染治理、污染物协议减排、重污染天气减排、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项目的补贴,取消了LED照明、示范工程、再生水管网项目等工程类项目补贴以及部分奖励类补贴,同时对部分条款的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为配合暂行办法的实施,还设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预算1亿元。

徐斐介绍,在天津经开区政策扶持项目的引领下,2020年,经开区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针对大气污染治理,50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29家企业开展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安装用电监控系统企业296家;14家企业安装了34台大气在线监测设施。

PPG涂料(天津)有限公司是PPG在华投资的第一家工厂,也是目前PPG全球最大的涂料生产基地。“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分两期投资8400万元建设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装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经过高效氧化处理。”此次入选环保30强企业PPG亚太区总经理延彩明介绍,同时企业结合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政策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把天津工厂建设成为更环保和更安全的工厂。

据统计,天津经开区PM2.5由2015年75μg/m3下降到2020年50μg/m3,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下降65.6%,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升8%;东排明渠、永定新河塘汉公路桥水质达到Ⅳ类,蓟运河防潮闸、海河大闸水质达到Ⅴ类。

优化布局改善产业结构

经过35年的建设,天津经开区从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集中防治、强化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绿色保护并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共存之路。

南港工业区是天津经开区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布局。作为天津新建石化化工项目的唯一承载地,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石化产业聚集区。经过多年发展,园区聚集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渤化等一大批化工企业。

“两化搬迁”项目是南港工业区在“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项目已进入建设收尾期,预计8月实现中交,年底全面投产。项目涉及的两家企业,均隶属于渤化集团,一家是始建于1938年的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原天津化工厂),另一家是始建于1939年的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两化搬迁’改造项目意义重大,建成后将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为“两化搬迁”项目成立的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武春雷介绍,该项目可实现重大技术提升,淘汰原有电石法聚氯乙烯、氯醇法环氧丙烷等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路线,采用绿色、高效的工艺技术和智慧化管控手段,将实现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7%,污水减排65%,COD减排92%,氮氧化物减排98%,二氧化硫减排99%。

南港工业区还坚持调整能源结构和节能降耗双重发力,结合园区特点,大力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冷能梯级利用和重点领域节能。

目前,中国电建集团南港风电项目已投产,装机容量90MW,年发电量约1.7亿度,约占南港工业区用电量的20%,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0万吨。南港工业区正在研究推动周边海域、公共绿地、企业屋顶等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供“绿电”超过15亿度,超过南港工业区用电量的10%,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20万吨。

天津市经开区南港规建局副局长李林永表示,南港工业区积极用“双碳”目标来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产业链安全与“双碳”目标相结合,兼顾经济和产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