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线充电 极大的改善了车内手机使用和充电的体验

汽车车载无线充作为一种绝佳的无线充电应用场景,无需频繁插拔充电线,是增加行车安全、提高车主生活品质的一大利器,极大的改善了车内手机使用和充电的体验。

为了让大家对车载无线充电(前装+后装)有个全面了解,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就是相关详细解读和市场分析。

一、车载无线充电方式:前装和后装

目前车载无线充电,分为两种方式:前装和后装。

通俗的讲,前装是指汽车在出厂前带有无线充电装置,一般位于中央储物盒、扶手箱位置,手机放到充电装置上即可充电。

后装则是在汽车上额外加装一个车载支架等装置来实现无线充电,安装位置不固定,可安装于空调通风口、汽车中控台等位置,或者借助吸盘吸附在挡风玻璃上。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汽车前装无线充电技术,来自无线充电方案商向汽车主机厂提供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合格的车载前装无线充,无线充认证只是基础,还需满足严苛的车规级硬件标准,对工作温度范围、防水防尘等有一定的等级要求。

这包括机动车行业的E-Mark认证、工厂体系IATF16949、EMC认证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往往标准严、费用高、周期长,这也导致前装市场真正能做的无线充厂家不多,因为资质达不到。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至于车载后装无线充,因为并不属于整车的一部分,不受很多车厂强制性认证标准的约束,因此产品可靠性不及前装,但胜在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性价比高。

1、2019年最新车载前装无线充汽车车型汇总:161个车系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2年年尾,丰田就已经宣布2013款Avalon成为全球第一款具备Qi协议无线充电功能的汽车。继之前苹果的Siri技术引入了汽车后,无线充电的技术也带入了汽车。

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截止2019年7月13日),目前国内市场累计有1238个车系,其中支持手机无线充电的有161个车系,占比约为13%。需要解释的是,这其中的每个车系包含几款到几十几款车型不等,如奥迪A8有8款车型、奔驰S级有13款车型、宝马7系有24款车型支持手机无线充电。因此,市面已累计有上千款车型支持手机无线充电。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我们来分析数据,市面1238个车系车系中,国产车有706个,其中支持手机无线充电的的有78个;合资车有270个,支持手机无线充电的的有28个;进口车有261个,支持手机无线充电的的有55个。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再来单独看支持手机无线充电的161个车系,其中国产车占比48%,有78个,拥有接近一半的份额;合资车占比17%,有28个;进口车占比34%,有55个。

2、车载后装无线充市场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一类后装车载无线充为专车专用的车载无线充,是第三方厂商为特定车型定制的产品,原车数据开模,嵌入式融合设计。实际为后装,但视觉上达到类似前装的效果。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二类后装车载无线充为车载无线充支架,这种比较常见。市面车载无线充支架主要包括四大类:红外感应支架 、重力支架 、磁吸车载支架、语音车载支架等。

其中,红外感应支架需要马达以及红外传感器,重力支架内部则采用纯物理机械结构,磁吸车载支架则通过磁吸保持连接,语音车载支架则可以配合App使用,具备语音助手等功能。

二、Qi认证车载无线充的市场表现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Qi认证车载无线充电器市场2018年的全球出货量超过1200万台,同比增长达到101%。这包括预安装充电器(即:车载前装无线充),和专门为车载使用而设计的汽车售后市场充电器(即:车载后装无线充)。

前装+后装:关于车载无线充电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车载前装无线充,基本上汽车行业已经把Qi作为智能手机车内充电的标准,2018年4月的WPC全球消费者调研表明45%的消费者希望在他们的车中使用无线充电,在中国这个数据为32%。(* WPC 2018 Global Consumer Study with Toluna Research – April 2018)

WPC还表示,汽车前装无线充电器制造商推出的新产品正在陆续选择EPP认证,WPC数据显示2019年3月31日之后新获得Qi认证的汽车车载无线充都是EPP类别。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Qi认证根据功率大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BPP,5W及以下的;一种是EPP,5W到15W。更大功率的EPP认证,无疑能带来更好的无线充电体验。

三、总结

车载无线充作为一种相当高频的无线充使用场景,使用方便且安全,单手操作解放双手。至于车载无线充电市场表现,无论是前装还是后装,都还有很大的发展上升空间。在无线充电大趋势下,我们也看好这一重要的无线充电场景的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