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为“金襄城”锦上添花

正值三伏,久雨初晴,肥沃的襄城大地满目苍翠,绿意位于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国家红薯产业体系千亩试验示范基地大田里,一垄垄覆膜栽培的红薯秧苗油绿茁壮,长势喜人。正在田间巡查的县农业专家崔得领向记者介绍,发展绿色农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采用在田垄上覆膜,敷设滴灌带的新型栽培法,不仅能够有效保持地温和墒情,消除地下病虫害,而且可以适时控肥控药,精准灌溉,节水节能,节省大量用于打药、翻秧等田间管理的人工费用。目前他们已通过试验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在全县推广了这种绿色栽培模式,使红薯这一传统农作物的平均亩产提高了20%多,平均亩产超过6000斤,并创出了亩产万斤的新纪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襄城县围绕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先后打造了烟草、红薯、大豆、辣椒四大产业基地,正加紧建设大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有力促进全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他们在全县农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制定大田作物有机肥施用政策,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行动,构建有机肥施用长效机制,确保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负增长,利用率达到40%以上。扶持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联社,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通过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和厚度大于0.01毫米的地膜,全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他们还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推广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积极争创绿色防控示范县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科技赋能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襄城县是国内外闻名的“烟叶王国”,可驱车行进在一片片绿叶茂盛、一眼望不到边的烟叶大田里,却看不到一座烟乡常见的传统炕房。陪同采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运用现代科技,在全省率先推广烟叶烤房“电代煤”技术改造带来的新变化。

在襄城县库庄乡2000亩烟叶生产基地,记者见到了刚从一人多高的烟叶丛中走出来的郑州容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庞军伟。他一边擦拭着满头热汗,一边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建在地头上的现代化自动控制电炕房。只见一座高大宽敞的厂房内,整齐地排列着两排银灰色的长方形电炕房,房内设有多层可一次装填400竿烟叶的金属挂竿和先进的热风循环系统及电子测温控温装置,每个炕房都有一个小巧的自动控制箱,只需按程序设定好温度、时间等参数,就可以通过专用的手机APP实时监测炕房运行情况,再不用像传统炕房师傅一样冒着六七十摄氏度的高温去挥锨添煤,观火测温。长期在当地从事烟田机械研制推广的庞军伟告诉记者,过去一个熟练的炕烟师傅最多只能看两炕烟叶,现在一名管理人员就可以同时监测控制40个电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能耗,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炕烟质量,同时还有效防治了烟炕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

据了解,襄城县作为全省第一个烟叶烤房“电代煤”试点,去年以来先后投资约2.6亿元,对约3500座符合条件的燃煤烤烟房进行改造,每个烤烟季减少散煤使用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5万吨,减少烟粉尘排放量1500吨,节省了80%以上的用工成本,降低了30%的能耗成本,减少了10%以上的烤烟损失,让种烟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出了一条产业提质、烟农增收、降本增效与生态环保多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绿色农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襄城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起了现代烟草农业产业科技园、红薯高端种苗基地、优质麦示范基地、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科研推广基地,引进推广的成套烟田耕作设备实现了从育种、栽培、植保、采摘到烘烤生产加工全链条的机械化作业。同时还扶持襄丰种业、河南九圣禾新科、首山种业、连三种业等本地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开展小麦、大豆、红薯等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他们与国家甘薯体系和河南省农科院联合建立的红薯高端种苗基地配备了先进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和8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8000多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对红薯种苗进行脱毒试管苗培育、驯化、加代扩繁,年脱毒试管苗达到1200万株以上,常年培育的红薯优良品种就达70多个,每年可生产脱毒原种6000多吨,为绿色农业的普及发展提供了不断迭代更新的优质种源。

政策激励擦亮绿色农业品牌

在通往襄城县城的环岛路口,矗立着两块醒目的彩色标志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襄城烟叶”“襄城红薯”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路人。襄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广灿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创立的农业品牌远不止这两个。

襄城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和奖补措施,建立“三品一标”认证补贴奖励机制,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变。对新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县政府给予申报主体5万元奖励,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给予申报主体20万元奖励,大大调动提高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发展、争创品牌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当地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仅去年一年就已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三品一标”品牌36个,涉及品种28个,认证面积达80.5万亩。今年又申报“襄城赤松茸”“襄城黄瓜”“襄城葡萄”等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芦笋、西葫芦、菜心、羊肚菌等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4个,久负盛名的“襄城大豆”“丁营花生”也正在审批绿色食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推广农产品“追溯+合格证”“检测+合格证”全程化监管模式,以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全力打造“金襄城”绿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