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3小时!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在轨进入

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7月25日10时03分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转位对接

问天实验舱目前已经与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完成交会对接,形成一个“一”字组合体。而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后续它还将转位到核心舱的侧向对接口。

科学实验

问天实验舱将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等领域规划部署了10余个研究主题。未来,将展开上千项科学实验,这将全面开启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时代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问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也是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7月25日10时03分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组合体姿态融合控制、小机械臂爬行和大小臂组合测试等在轨工作,并利用问天舱气闸舱和小机械臂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

问天实验舱 后续还将进行转位对接

问天实验舱目前已经与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完成交会对接,形成一个“一”字组合体。而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后续它还将转位到核心舱的侧向对接口,因此问天实验舱上还安装了转位机械臂,用来完成实验舱与核心舱之间的转位对接。

转位机械臂是实验舱专有的装备,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各有一个。相对应的,在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上分别设置了两个基座,用于两个实验舱进行转位操作。

问天实验舱的转位对接,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转位任务。在此之前,机械臂曾通过天舟二号与核心舱的转位操作,验证了技术的可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技术实验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喆表示,跟核心舱形成组合体以后,转臂会抓取基座,然后两舱再进行分离,把实验舱从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转移到永久停泊口,然后再通过对接机构把两个舱进行组合,这样的话就完成了整个转位的操作。

“舱段转位任务也非常艰巨,尤其是问天转位成功之后积累经验,为后续梦天的转位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主管调度魏邦友表示。

中国空间站 将展开上千项科学实验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台,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未来,将展开上千项科学实验,将全面开启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时代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吕从民介绍,问天实验舱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4个领域方向规划部署了10余个研究主题,已立项40余项科学项目。随着此次问天实验舱发射,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培养的实验研究将陆续在轨开展。空间站建成后将持续论证、滚动实施相关科学项目。

“为了支撑相关领域科学实验开展,问天实验舱内部署了多个宽约1米、高1.8米、深0.8米的科学实验柜,包括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变重力科学实验柜、科学手套箱和低温存储柜等。”吕从民说。

吕从民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将开展拟南芥、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

——生物技术实验柜以组织、细胞和生化分子等不同层次多类别生物样品为对象,开展细胞组织培养、空间蛋白质结晶与分析、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和空间生物力学等实验,探索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长和分化规律和机制,为人类健康、生殖发育提供理论基础,探索重力效应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影响等。

——变重力科学实验柜为科学实验提供0.01G至2G高精度模拟重力环境,采用先进的无线传能和载波通信技术,支持开展微重力、模拟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不同重力水下的复杂流体物理、颗粒物质运动等科学研究。

——科学手套箱提供洁净密闭空间和温湿度环境控制,配置灵巧机械臂具备细胞级精细操作能力,为航天员操作多学科实验样品提供安全、高效支持;从-80℃到4℃的低温存储柜,能够满足不同实验样品的不同温度需求。

——实验舱外部署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用于获取空间质子、电子、中子、重离子和等离子体等环境要素数据,为航天员健康、空间站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支持,并可用于空间环境基础研究。

标签: 科学实验舱 中国航天员 神舟十四号 中国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