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邕江清淤 “开挂”!无人机 + 三维建模精准作战,效率拉满-动态焦点
近日,郁江1号、2号洪水过境,导致邕江沿岸公园淤泥堆积范围广泛,公园周边设施受损情况复杂。为应对这一情况,南宁相关部门积极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与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提升清淤工作效率与精准度。
(资料图片)
在邕江沿岸各个清淤现场,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看到机械车辆来回穿梭铲除厚厚的淤泥,工作人员利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剩余淤泥,其余工作人员则手持刮板、铁锹等工具快速扫除积水和淤泥。在部分绿化带及低矮灌木丛区域,由于地面凹凸不平,淤泥与杂草、根系纠缠,清淤难度较大,但工作人员依然奋力清理,全力推进清淤进度。
南宁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李梦琦 摄
在今年郁江2号洪水洪峰过境期间,南宁市首次系统化应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与智能分析等技术,构建了邕江河道淹没AI分析数字模型。该模型融合实时航拍数据与历史水文资料,生成邕江南宁段(老口枢纽至邕宁枢纽)水位曲面,能够动态模拟江水涨退过程,精准测算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淤积范围与类型。目前,这一技术已覆盖邕江公园沿岸全线。
10月13日下午,工作人员在凌铁大桥福建园球场清理淤泥。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科科长邓静敏介绍,相较于以往依赖人工巡查、凭经验判断的传统清淤模式,此次应用的3D模拟与无人机协同分析技术实现了显著突破:一方面通过高精度数字模型与城市地理信息的叠加运算,能精准锁定淤积区域、明确淤积范围与类型,避免了传统排查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分析结果,清淤力量的调度与投放更具科学性,无需再依赖人工经验调配,从“精准识别”到“科学调度”,大幅提升了整体清淤效率。
南宁市中心城区邕江两岸清淤范围示意图。李梦琦 摄
目前,邕江沿岸公园的清淤工作已完成绝大部分。下一步,南宁市政园林部门将依托市城管监督评价中心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低空无人机机巢等智能技术,构建“实时监测—智能分析—自动派单—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清淤管理平台。同时,持续拓展无人机在沿岸公园管理、市容环境巡检等方面的应用,建立邕江沿岸公园绿化设施数据库,为树种优化、设施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10月13日,工作人员在民生广场清淤。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南宁市政园林部门表示,将持续以科技赋能城市治理,以“智慧清淤”为切入口,以数字孪生为支撑,不断提升邕江沿岸公园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全力为市民打造更洁净、更安全、更韧性的城市水岸环境。
10月13日,工作人员在亭子码头清理淤泥。广西云-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