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观察丨我们体验了OPPO明年才发布的智能眼镜:有亮点,也有妥协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在连续发了两年的概念机之后,今年的“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终于发布了一款实实在在的智能眼镜产品,加入了这场AR大乱斗。

为了赶在苹果和小米发布之前,OPPO显然采取了一些折中选择。

OPPO的首款智能眼镜OPPO Air Glass,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款真正意义的AR眼镜。而OPPO在发布会上,也饶有意味把这款眼镜定义为“aR眼镜”而非“AR眼镜”,字母从大写变成小写,意义完全不同。后者是“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而前者的“a”是assisted,表明这更像是一款需要搭配其他硬件才能发挥作用的产品。

事实的确如此。OPPO Air Glass用了单目型的设计,而不是常见的双目式,即只有一只眼睛有AR显示功能。本身结构也相对简单,1.3mm厚度的镜片充当一块小型幕布,镜片后方连着一根短炳,连着光机、小音响、以及一块磁吸区域。眼镜本身无法单独使用,需要搭配一个眼镜架。

镜片、镜托

这种设计有一定的现实考量。C端的需求各式各样,把智能的部分和眼镜本身做拆分,用户不管戴不戴眼镜、度数高低,眼镜本身都有更简单直接的调节方案。而且,相比那些厚重、形态怪异的AR眼镜相比,OPPO Air Glass看起来也更像是一台正常的眼镜。

这些都是OPPO首款眼镜巧思的地方,但妥协也相当明显。

为了倒向轻薄,做了一些牺牲

目前限制AR眼镜走向C端的掣肘是,如何控制重量的同时兼顾使用性能,鱼与熊掌难以兼得,这次OPPO整体倒向了前者。

延续了做手机的思路,轻薄这次同样是OPPO Air Glass最大的卖点,整体只有30g的重量,是目前业内最轻的产品之一——而一般的AR眼镜重量动辄三五百克,相当于把两台手机的重量挂在头上;此外,用于补充衍射光波导下的光折损,眼镜内嵌的微型光机也只有一颗咖啡豆的大小。

单目设计的好处在于,重量砍半的同时,也把成本砍半了。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单目AR眼镜在业内的方案已经相当成熟,Bom成本能控制在一千元以内。可以预见的是,到明年Q1正式发布的时候,这大概率不会是一款类似谷歌眼镜上千美元的天价产品。

AR眼镜快速C端普及,降本、降重、形态普适都是关键,而在光学技术有突破性进展之前,这些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单目来解决,因此,不仅是OPPO,小米此前发布的眼镜概念机也沿用了同样的思路。

但是,单目式的设计同样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首先,单目决定了两只眼睛所看到的视野并不一致,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这也存在着影响视力的可能,并不适合长时间佩戴。

此外,单目本身也有硬件限制——电池的问题尚且可以解决,OPPO方面的数据显示,眼镜本身续航可以达到10.5小时。更难解决的问题是,单目眼镜的显示区域只有小小的一块,视场角并不大,这些都导致了,单目AR眼镜没办法像双目眼镜一样实现复杂的AR功能。

根据36氪的体验,OPPO Air Glass这次展示的功能包括导航、提词、探店等等,信息的出现也只是以绿色文本的形式出现,和此前的谷歌眼镜一样没办法出现动画、视频这样的复杂信息。以导航为例,画面上出现的就是指南针、方位和距离这几项文本参数。

佩戴和实际显示

轻薄单目设计的另外一个代价是,OPPO Air Glass并不是一块能够完全独立于手机的屏幕。36氪发现,OPPO Air Glass不同功能的切换,比如从导航切到提词,需要依靠安装在手机上的一款app来实现。

不过,作为一款辅助型的产品,OPPO这次也尝试把眼镜和其他的IoT产品做了联动交互。具体而言,OPPO Air Glass的四种交互方式当中,有一项是,当搭配使用OPPO手表时,用户可通过手掌的旋转/握拳方式实眼镜信息的确认/取消。

眼镜腿触控区交互以及语音这两项是目前眼镜产品比较常见的交互,OPPO眼镜的另外一项比较有意思的是头动控制——举个例子,在有电话打入的时候,摇头可以进行挂断,另外,用户通过低头和仰头的方式,可以拉开/收起通知栏信息。

总体来看,在减重、交互方面,OPPO在 AR 智能设备的探索尚可,但单目眼镜本身存在的硬件限制确实也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注定了单目只能作为AR在完全推向C端前的一个过渡阶段。

谷歌“血的教训”铺路

单目式AR眼镜的祖师爷是谷歌的Google Glass,但谷歌的智能眼镜之路可谓坎坷——在诞生之初,谷歌眼镜一度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2012年最佳发明”,好景不长,在连续推出了几款备受诟病的产品后,2015年被迫宣布停产。

谷歌虽然惨淡收场,但给了后续厂商很大的参考价值。首先,Google Glass在设计上最大的问题在于,投影位置被定位在眼角,用户使用的时候需要翻滚右眼球,“翻白眼“”让用户感受到社交压力的同时,也有注意力分散的风险。

OPPO的首款眼镜产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36氪体验发现,OPPO Air Glass的成像位置放在了右眼球的正前方,虽然用的是能够支持更高显示的Mirco-LED,实际呈现的亮度平均只有1400尼特,所以实际使用的时候暂时没有出现视觉遮挡等不适的问题。

不过,OPPO眼镜的一个瑕疵是,在使用的时候,外界可以看到佩戴者眼镜里面显示的内容,隐私性后续还有改善空间。

使用的时候外界可以看到眼镜内的文字

除此之外,在发布会上没有被提及到的是,完整的OPPO Air Glass其实还包含了一个嵌在左边眼镜架上的摄像头模组。而面向C端的AR眼镜,一旦配置了摄像头,隐私问题就会被反复提及,这也是谷歌眼镜折戟的重要原因——由于潜在的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的问题,在美国的一些办公场所,甚至一度禁止佩戴谷歌眼镜。

对于AR眼镜来说,摄像头能够实现更多智能感知的作用,相当于眼镜本身有了眼睛,但在隐私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尤其是C端AR产品爆发前夜,谷歌“血的教训”需要被反复斟酌。

完整的OPPO Air Glass包括三部分:镜架+单颗AR镜片+摄像头 图片由36氪拍摄

AR的功能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一个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从小米此前发布的概念机,以及这次OPPO的首款眼镜来看,支持的功能看起来还是比较简单,无论是导航、演讲提词,还是翻译,这些虽然是手表/手环的差异化功能,都不算是刚需。对于两家来说,寻找杀手级应用依旧是一项长期功课。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OPPO的首款眼镜虽然做了很多的减法,也还算是一款对C端需求有一定洞察的产品。在眼镜够轻、形态正常以及还能有一丝时尚感之余,如果未来能找到足以击中用户痛点的应用,再把价格降下来,要起量不会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延伸阅读:《产品观察丨苹果智能眼镜还没来,小米和 Facebook决定先试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