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聚焦免疫组化诊断,「达盟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36氪获悉,业务聚焦于免疫组化诊断的达盟生物完成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澳银资本领投,邦勤资本与麦哲伦资本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运用于二抗的深度研发以及二抗Polymer合成设备的采购,丰富公司免疫组合产品线,并进一步搭建国内/国际销售和运营团队。

达盟生物成立于2018 年 ,是一家专注于从事肿瘤病理诊断仪器及试剂的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系统、荧光原位杂交等肿瘤病理仪器与试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核心产品为一代免疫组化仪AS300和自主研发的二抗系统。

达盟的工程技术团队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平台AS300,高集成度的设计,使得技术参数媲美国际品牌高端机型的同时,整机成本和故障率也大大降低。该设备的抗体充分反应技术,能使染色反应更均匀、试剂利用率更高,拖把式清洗技术使得染色效果更优异、辅助试剂用量更少,复杂的机电液路控制系统能根据不同抗体厂商的抗体特性有针对性地优化染色程序,达到最佳染色效果。在二抗产品上,达盟采用二抗Polymer合成技术, 掌握了核心工艺。

作为病理诊断方式的一类,达盟所专注的免疫组织化学是指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和标记于抗体上的显色剂(酶、荧光素、同位素、金属离子等),对组织内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主要流程包含取样,制片,染色,诊断,取片5个步骤。其中免疫组化染色中使用的抗体主要分为一抗、二抗。一抗是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主要作用在于识别出试验所需检测的物质;二抗可与一抗特异性结合,即抗体的抗体,针对某一特定物种产生的所有抗体均具有特异性,二抗上通常标记酶、荧光基团等物质用于后续显色或发光。二抗的作用在于检测一抗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帮助医疗人员确认患者病情与患病程度。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工作中应用广泛,可用以确认肿瘤良恶性、确定肿瘤细胞来源、鉴别诊断肿瘤类型或亚型、肿瘤分化方向、肿瘤分级、预后判断、 靶向治疗、微小转移灶的发现和确定等方向。

根据美国咨询公司 Market&Market发布的报告,2014年和2015年全球组织诊断市场规模分别为 30 亿美元和 32 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 7%。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45 亿美元,2025 年将达到 65 亿美元。其中,免疫组化市场2015年规模约17亿美元,2020年市场规模约27亿美元。预计将在未来5年以 7% 的CAGR增长。在中国国内,2015 年国内免疫组化市场规模约为 7.7亿元,2020 年国内免疫组化市场规模约1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此外,按照每个成熟单体三甲医院销售额为300万计,二级医院销售额100万计,预计国内医院的饱和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元。

国内的病理市场 70%以上的市场为进口产品所占有,从国内的市场格局上看,国产替代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但随着国产病理品牌的崛起,进口替代政策的引导,病理诊断领域的进口替代发展势头良好。除了达盟生物以外,还有百凌生物、安必平、福建迈新等厂商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

达盟病理产品在染色效果上与进口头部品牌差异较小,但是在系统稳定性、设备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以及设备系统的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价格远远低于进口产品。

在团队方面,创始人张崧服务迈瑞医疗11年,曾任迈瑞医疗常务副总裁,主管公司研发,后担任新兴事业部总经理,分管外科及收并购等业务;仪器研发总监杨立勇曾任深圳卫邦医疗机器人公司研发总监,是医疗设备及自动化仪器设计专家。此外,公司还有数位在市场销售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

目前,通过前期大量的市场积累,达盟产品已经在医院病理科打开市场,市场应用端反应好,染色效率高,经济成本低,故障率低。在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试剂耗材的成本前提下,也能为医院创收。据了解,达盟生物目前已经有超100台设备入院,公司收入已达千万元级。未来,公司将聚焦于二抗产品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