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血洗的行业被遗忘的巨头,手机火了卖手机的不行了?

深圳房产中介一度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这是因为,仅仅是今年前9个月,深圳就有642家中介门店关停,大量中介人员不得不辞职,“去送快递,或者卖保险”。

深圳房产中介门店纷纷关停“闹”出不小“动静”,有的行业门店却在无声无息中败退,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行业,当属手机卖场。

谈到手机卖场,很多网友对它的印象是:一般开在街边,里面售卖的手机品种琳琅满目,生意也比较火爆,有时还需要排长队。

现实确实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卖场遍布城乡,撑起了中国手机销售的“天下”。

然而,近些年来,手机卖场越来越冷清,媒体称,已有超万家手机卖场关门,销售人员被迫改行,即使有些门店仍然在坚守,大多也处于亏损状态。

手机市场“至暗时刻”背后,是利润的急剧下滑。

从事手机卖场生意的谷城对媒体坦承,他从事手机销售15年来,见证了一台手机的销售利润从400多元降到如今的100多元,自己的净利润也从高峰期的50多万元,滑落至十来万元。

谷城直呼:“现在做手机生意压力大,毛利低,销量下滑也厉害。”

媒体称,谷城的手机卖场位于某中部省份一个县城,卖场规模不小,却顶不住销售下滑颓势。他透露,“因为价格战、销量下滑、厂商和运营商补贴降低等因素,当地三成左右的中小手机卖场没有扛过去。”

手机卖场败退,并不代表手机生意衰落,恰好相反,手机生意仍然蓬勃发展。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17亿部,同比增长12.8%。其中,5G手机出货量更是达到2.39亿部,同比增长65.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3%。

撇去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手机,国产手机出货量也在快速增长。今年前11个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累计2.75亿部,同比增长10.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7%。

国内手机出货量尤其是国产品牌出货量都是亿量级,且在增长态势中,按理说,手机卖场可以继续斩获一波“红利”,销售和利润为何反而一路下滑?

一个重要原因是,线上渠道的崛起,换句话说,电商带走了大部分生意。

要知道,在此之前,在手机卖场买手机是“主流”,电商起势后,不管是手机品牌在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等自营渠道,还是中间商做网销,都对手机卖场形成强大冲击。

媒体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街边手机卖场或者独立通讯门店只贡献中国大陆市场约30%的销量,电商成为手机销售最强渠道。

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到来,则凸显手机卖场的脆弱性,加深了生存危机。

一位业内人士从事手机渠道业务近20年,在北京、河南、山东等地拥有多家线下渠道门店,新冠疫情之后,他的线下门店销量不足平常销量的10%。但同时,销售运营人员加房租,每个月要支出超100万元,“几乎是‘纯流血经营’”。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他只能裁员、减薪。“活下来是最重要的,不然公司倒了大家都会受损。”

即使是迪信通这样的全国手机连锁巨头,同样难逃一劫。

2015年,迪信通全国门店超过3000家,全年进店达1亿人次,到2019年,只剩下约1500家门店;净利润也从2015年的3.57亿元,滑落到2020年的7978万元。

今年六月,迪信通更是悲催“卖身”,华发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不难看出,主流渠道的变革、疫情“黑天鹅”的冲击,是手机卖场步履艰难的主要原因,加上有些手机卖场为了销售额,悄悄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或二手翻新机,与顾客之间的信任慢慢被稀释,种种不利因素叠加,积重难返。

对于手机卖场从业者来说,或许和房地产中介一样,都需要重新审视社会大势和商业热潮,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毕竟,挑战之中,往往孕育着机遇,抓住了,就有可能迎来“新生”。

【参考资料】

1.《深圳“中介改革”背后:9个月关店642家,不吃差价怎么活下去?》,中国新闻周刊

2.《手机卖场生意惨淡,门店曾开遍全国各地,如今不少从业者亏本撤离》,夜阑财经

3.《被遗忘的手机连锁巨头:迪信通易主珠海华发,3000家门店仅剩“一地鸡毛”》,时代财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吴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