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巨亏近6亿,几乎0收入,手术机器人还有希望吗?

‍‍‍‍‍‍‍‍‍‍‍‍‍‍‍‍‍‍‍‍‍‍‍‍‍‍‍‍‍‍‍‍‍‍‍‍‍‍‍一边是咨询机构对市场前景的看好,另一边是市值萎缩和大幅亏损,微创医疗机器人所在的手术机器人赛道,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3月29日,手术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微创机器人」发布了其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微创机器人的净亏损高达5.84亿元,比2020年的2.09亿元翻了一倍还要多。

与2020年完全没有任何营业收入相比,2021年微创机器人全年营收220万元已是“突飞猛进”。

只是相对于5亿多的净亏损来说,这点收入可谓杯水车薪。

微创机器人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的亏损主要来自于产品研发、临床试验等。研发费用大约为3.92亿元。

近两年,机器人赛道火热,备受投资人追捧。

手术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产业中一个专业的细分赛道,自然不会缺乏资本的关注。

微创医疗机器人正式成立于2015年,由母公司微创医疗集团内部孵化,专门进行商业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工作,用来协助外科手术医生进行手术。

2020年后,微创医疗机器人先后得到了高瓴资本、国新科创基金、上海科创投集团、易方达基金、雪湖基金等诸多知名资本投资,并在2021年11月成功IPO,上市市值379亿元。

尽管有咨询机构预测,到2026,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42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3%,但是,商业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市场前景似乎并不明朗。

2020年7月,从新三板退市的天智航,顶着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的头衔再次登陆上交所,市值曾经一度高达360亿元,但如今2年不到,天智航市值已经跌落至62.94亿元。

而微创医疗机器人目前的市值,也从379亿元下跌至238.69亿元。

一边是咨询机构对市场前景的看好,另一边是市值萎缩和大幅亏损,微创医疗机器人所在的手术机器人赛道,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基本情况。

微创医疗机器人孵化于母公司微创医疗集团。微创医疗集团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是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

就是凭借着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的业务,微创医疗集团曾分拆出过心脉医疗、心通医疗两家上市公司,而微创医疗机器人是微创医疗集团分拆上市的第三家公司。

业内戏称微创医疗集团是一家“能分拆很多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

不同于其他行业,医疗行业非常特殊,技术能力、医疗水平、渠道能力、甚至患者口碑等都非常重要。

而微创医疗机器人借助母公司微创医疗集团的骨科、心脑血管等医疗技术能力、渠道能力和口碑等,得以快速在2015年独立后短时间站稳市场。

经过6年左右的发展,如今,微创医疗机器人产品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等领域

其2022年1月获批上市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国内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正是由于其领先的技术能力以及市场竞争优势,当机器人成为近两年资本关注的热门赛道后,微创医疗机器人迅速获得了大量资本支持。

根据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20年9月,微创医疗机器人获得了高瓴资本等投资方30亿元的战略投资;

而2021年10月,微创医疗机器人再次获得高瓴等投资方的9500万美元基石轮融资;2021年11月,微创医疗机器人正式港股IPO。

其实,早在2020年12月,微创医疗机器人就与中金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当时微创医疗机器人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不过最终微创医疗机器人还是选择了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从上市地点不难看出,微创医疗机器人希望把目光聚焦在更大的全球市场上。

事实上其获批上市的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也确实代表着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产品直接对标国外的外科机器人“达芬奇”。

持续亏损 盈利无期

作为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的代表,尽管微创医疗机器人备受明星资本关注和期待,但其商业化能力依然是其未来究竟能否真正匹敌“达芬奇”的关键。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微创医疗机器人和它所在的手术机器人赛道似乎并不好过。

无论从微创机器人今天的2021年财报,还是此前递交的招股书来看,目前,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尚处于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并无成型的商业化产品与商业模式落地。

由于手术机器人所处的赛道过于高精尖,微创医疗机器人在近几年的研发投入也是持续保持高位。

从2019年开始,微创医疗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就已达6190万元;2020年,研发成本翻倍至1.35亿元;而2021年更是高达3.93亿元。

最重要的是,这仅仅是微创机器人尚未实现商业化前的研发投入。不难预见,这种研发成本必然还会随着商业化产品的增加而增加。

与此同时,微创医疗机器人的核心产品“图迈”所对标的达芬奇机器人,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如今已经几乎实现了对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垄断。

而反观图迈,则在今年1月底才发布公告正式获批,并且距正式上市还有不小的距离,公告甚至指出“获批并不代表图迈最终能够顺利上市”。

由于持续投入研发,但却迟迟没有商业化产品落地,微创医疗机器人可以说从成立以来就未获得过收入。

这一点在其递交的招股书中也有写明,并且亏损在持续扩大。

根据招股书和财报显示,微创医疗机器人在2019年、2020年的亏损为6980万元和2.09亿元,如今亏损已经扩大至5.84亿元。

而未来的盈利能力,依然取决于其商业化产品落地能力。

手术机器人发展道路之艰难,天智航无疑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样本。

2020年7月,国内“手术机器人第一股”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天智航”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天股价就较发行价上涨614.29%,市值一度达到360亿元。

但连续的亏损,让天智航失去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信心。

根据2020年天智航的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亏损超过5400万元,股价也连续下跌,目前市值仅剩62.94亿元。

不可否认,目前,微创医疗机器人也同样走在持续投入研发而亏损的路上,盈利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不过,作为有望打破国外达芬奇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垄断,微创医疗机器人依然值得被更多人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创最前线”(ID:kczqxgzh),作者:栗子,编辑:花栗鼠,36氪经授权发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