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开启新篇章?Science封面:近400位科学家最精准测出W玻色子质量

2022年,大名鼎鼎的美国费米实验室,搞了个大新闻!

不仅推翻自己2012年的实验结论,还让上世纪70年代就确立的标准模型摇摇欲坠?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1781

今天Science的封面文章,合著的物理学家有近400位,他们将W玻色子的测量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0.01%。

最重要的是,这次测出来的质量竟然比基本模型预测的要重了近0.1%。

而这看似微小的差异,带来的很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物理学。

精度x2,误差仅为9.4MeV!

那么为什么这篇论文成了个大新闻呢?

通常来说,科学界会以电子伏特的能量单位来衡量亚原子粒子的质量,即eV。就基本粒子而言,W玻色子,是一个相对重量级的粒子,甚至比铁原子还要大。

在最新的测量中,W玻色子的中心值和不确定度为80433.5±9MeV/c2,而此前标准模型预测的W玻色子的质量则为80,357MeV,整整差了7个σ。

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对撞机,坐落在芝加哥郊外的Tevatron,运行时间超过了20年。

虽然在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寿终正寝,但是这波对旧数据分析堪称「惊喜」。

10年来,围绕着CDF项目合作的400名科学家们,故意用加密技术隐藏了W玻色子的质量,并专注于提升测量的精度。

2020年11月,当其中的22位科学家聚在一起并通过电话会议公布了最新的成果:对重达5000吨的探测器所记录的大约420万个W玻色子的分析(是2012年时的4倍)。

这次揭幕是最后一步,也就是解密数据并计算出最终答案的时刻。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W玻色子比理论预测的要重得多。

据杜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Ashutosh Kotwal分析,这个结果只有不到10亿分之一的概率会是统计学上的侥幸。

在此之前,2012年测出的质量为80387±19MeV,精确度为0.02%。

论文地址: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08.151803

今天的主角:W玻色子

想要了解Science这篇论文究竟在干什么,就绕不开对弱相互作用和W玻色子的讨论。

众所周知,在我们生存的宇宙里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已发现的),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前两种力大部分人在初高中就都知道了。它们是两种长程力,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少。后两种力是短程力,它们的作用范围很小,影响力随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少。

强相互作用,看过「三体」的读者都不会陌生,正是这种力构造了「水滴」。这种力能使夸克结合形成质子、中子等复合粒子。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弱相互作用。它是四种力中,强度第二弱,作用距离第一短的短程力。这种力是导致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不知道什么是β衰变没关系,这不重要)。

先问一个问题:这四种力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递的呢?这个问题很关键,答案直接指向了Science论文的研究内容。

我们知道,四种力都是由某种粒子传递的。这种粒子被称为规范玻色子。进一步细分的话,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是光子,传递强相互作用的是胶子。

那么传递弱相互作用的是什么粒子呢?答案是W玻色子和Z玻色子。

Science论文研究的就是W玻色子,这种粒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或是中子质量的80多倍,带正或负电荷,平均寿命约为3\times10^{-25}秒。

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测量一个微小粒子的质量可能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

但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对超精确的完美主义的痴迷,而且是对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压力测试。

在粒子物理学里,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SM)是描述强力、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基本粒子的理论,属于量子场论的范畴,并与量子力学及狭义相对论相容。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对以上三种力的实验的结果都合乎这套理论的预测。

全新的物理学框架?

2012年,在欧洲量子物理研究所,世界上最大的核粒子加速器LHC(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了一直以来只停留在猜想中的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

新理论的诞生成功解释了已知的所有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但显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方说,没能解释引力是靠什么粒子传播,以及暗物质的问题,而后者构成了宇宙85%的物质。

虽然但是,科学家也算是知道了所有的标准模型粒子,现在总算可以检验一下理论内部究竟是不是自洽的了。

比方说,上文提到的W玻色子的质量,就取决于希格斯玻色子和顶夸克(这是一种重量较大但寿命极短的亚原子粒子)。(注:希格斯玻色子和顶夸克与W玻色子之间的关系此处不细表)

有了这些理论,科学家再把测得的结果一输入,就能预测W玻色子的质量,然后看看和实际测得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偏差。

一个W玻色子衰变为一个正电子(品红色块,左下角)和一个中微子(黄色箭头)

不过,实际的测量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W玻色子在高能粒子的碰撞中产生,之后迅速衰变,要不成为电子,要不成为μ介子(这是W玻色子的「兄弟」,质量更大),要不成为反中微子(这是中微子的反粒子,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

这三种衰变的结果中,反中微子检测不到,所以科学家必须减少反中微子的存在(具体减少的方式不细表)。

总之,通过衰变粒子的能量和动能,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科学家就可以估算出W玻色子的质量。

这次,费米实验室(CDF)的传回来的数据显示,W玻色子的质量为80433.5MeV。

这究竟是否意味着全新物理学的诞生?具体的还不好说,但肯定是个大新闻没跑了。

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细微的反常,总之都指向了标准模型可能要「塌房」了。

比方说,μ介子的磁性好像比想象中要更强。

新结果甚至还把CDF 2012年自己的结果给推翻了。CDF的研究人员不信邪,又做了更多的分析,试图解释这种差异的成因。

最后在经历了多次试验后,一位研究人员终于表示,「我们用的办法肯定没错...差异这么大,只能说明自然界还有点什么新东西,原先的标准模型没涵盖。」

对此,美国的ScienceNews指出,「这可能会指向全新的物理学。」

知乎答主@王清扬表示,如果W玻色子的质量变了,也就意味着理论中的其他部分也很可能会出现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希格斯机制:

在标准模型当中,W玻色子的质量是希格斯机制给的。希格斯机制让SU(2)×U(1)的电弱对称性自发破缺,产生戈德斯通玻色子,然后W玻色子吸收了戈德斯通作为自己的纵模,由此获得了质量。

当然,也可能说明有其他的物理机制或者说未知的新粒子对W玻色子的质量有贡献,比如说超对称。

其实出现了误差,和想象中的沮丧不同,科学家普遍都是开心的。他们明白,这是有新东西要来了。

名为误差、实为进步。

苏黎世大学的实验粒子物理学家Florencia Canelli表示,「测量结果真让人兴奋。这肯定是我们领域内的重大发现。」

如果结果确实是这样,那就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首次出现大偏差,而这个模型自从1970年问世就一直没什么大问题。

标准模型不够完整,这是肯定的。但是任何一点点可能导致它「塌房」的因素,都有可能指向了另一个全新的替代模型,指向了新的粒子。

Ashutosh Kotwal表示,「我们都有这种感觉,这次测量结果,就是大自然在用这种方式向我们传达信息,告诉我们还有什么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但我们还不知道的。」Kotwal是杜克大学的一名实验粒子物理学家,他领导了CDF的此项研究。

物理学的美可能就在这里了:细微之处见真章,毫厘之优定乾坤。看看这次,这么个小粒子质量差这么一点,背后的含义却是划时代的。

物理学到底还有多少奥秘等待科学家的挖掘,这永远会是个未知的难题。理论物理学家Sven Heinemeyer表示,「这些粒子还可能帮助科学家解决另一个物理学之谜——μ介子的磁场波动。」

不管怎么说,无论物理学家发现了什么,这都是对这一关键粒子的全新认识。

让我们一起期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吧。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3939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1781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fermilab-says-particle-is-heavy-enough-to-break-the-standard-model-2022040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650510/answer/242875680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编辑:好困 拉燕 时光,新智元报道,36氪经授权发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