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智慧种植让“菜篮子”四季丰盈 每日简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秋时节,驱车驶入兴和县城关镇西官村,道路两旁树木挺拔,泛黄的草叶随风轻摆,一座座绿色大棚忽然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兴和县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依托现代化新型温室建设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园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与绿色农业,新鲜的果蔬一批批走向市场,充盈着群众的“菜篮子”。

“园区去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日光温室65座,剩余17座日光温室与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温室建设也进入收尾阶段。”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总经理王东介绍,园区采用“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的运营策略,去年年底启动生产,当前共投产8座日光温室,产出的草莓番茄与水果黄瓜正源源不断地进入兴和县及呼和浩特市的线下商超。

走进大棚,番茄苗郁郁葱葱,饱满鲜红的草莓番茄一串串缀在枝间;水果黄瓜均匀挂在宽大的叶片下,表皮细腻光滑,嫩瓜还顶着明黄色的小花。旺盛的长势得益于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地面上均匀铺设的椰糠基质,既为秧苗根系提供稳定的水肥条件,又以良好的透气性确保作物茁壮生长。同时,棚内全面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能根据实时环境数据动态调整养分供给,让水肥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顺着通道前行,品种介绍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上面清晰标注着作物的关键信息:“阿加沙505西红柿”——水果番茄中的王者,单果重100-182克,口感酸甜清爽……“这个品种市场认可度较高,每公斤售价达20元,每茬亩产量在8000斤左右。”王东补充道,“黄瓜是从荷兰引进的‘冬之光’,一片叶子下结一个瓜,每茬亩产量稳定在2万斤。只要水肥供应跟得上,这两种作物每茬都能无限生长、持续产出,保证全年生产不脱节。”

谈及如何在低温环境下延续作物的高质高产,王东底气十足地说:“这2米多宽的大棚墙体全部采用实土填充,能有效抵挡西北风的攻势,去年冬天的成功试种便是对保温效果最好的验证。当时外界温度低至零下20℃,棚内还能保持在8℃—11℃,不用加装任何供暖设备,作物长势照样很好。”

园区的长期种植规划也在为“菜篮子”的四季丰盈加码。据了解,今年年底前,40座日光温室将投入生产,进一步扩大现有优势作物的种植规模,保障冬春季节的蔬菜供应;到明年5月,园区所有设施将全面投产,并引进更多应季果蔬品种。同时,为保障规模化种植,园区还将组建2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负责种植指导、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工作。

“我们计划在今年10月引进草莓品种进行试种。如果试种顺利,预计12月,首批本地产的草莓就能端上老百姓的餐桌;智能化玻璃温室也敲定了水培生菜的生产计划。”站在规划图前,王东语气坚定,“我们将逐步构建起多品类、规模化、订单化的绿色农产品供应体系,最终把这里打造成绿色农产品进京的重要基地,让更多人的‘菜篮子’里常年装着兴和县的新鲜果蔬。”(冯华朵)

[责任编辑:贾小燕]

标签: 股票频道 24小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