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是如何丢掉云市场的?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IBM一直是美国科技的标志性公司,引领了多次的技术革命。但是最近这家公司似乎开始走下坡路,不仅人工智能高开低走,Watson逐渐变成营销噱头,而且在高速增长的云计算市场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蓝色巨人是怎么丢掉云计算市场的呢?这篇文章为我们揭开其中的内幕。文章来自编译。

划重点:

IBM不想错过新市场,但又太过留恋过去

收购的SoftLayer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的,没法满足IBM客户的需求

并行的开发项目导致争夺地盘、争抢资源,令内部对发展方向感到困惑

错失云计算是IBM的一个巨大的战略疏忽,导致其美国科技标志的地位岌岌可危

2013 年 11 月IBM 的云计算高管被一番话给震惊到了。 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 刚刚告诉他们,IBM 那顶可疑的皇冠上的明珠, Watson ,应该放到 IBM 最近收购的云计算部门 SoftLayer那里,跑公司自己的 Power 芯片。

这种安排有个大问题:SoftLayer 和当时所有主流云计算项目一样,只用英特尔和 AMD 的 x86 芯片。

据当时为 IBM 工作的消息人士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只能用勾心斗角形容。 2014 年 2 月,在给罗睿兰公布该消息的IBM Pulse大会制作一份勉强能用的演示之后,高管们迅速在 SoftLayer 的所在地德州召开会议。他们意识到实现罗睿兰的承诺会十分艰巨:他们必须为云计算重写部分的 Watson 代码库,迅速找到并配置足够的 Power 服务器配合全 x86 的SoftLayer环境一起跑。

IBM 的云计算实验就这样开始了。但这场实验从一开始陷入了危险境地,因为他们在Watson的公众知名度最高的时候疯狂地把焦点放在销售上,对仍然不信任云的客户群言听计从。

对于体育赛事期间的电视广告就是自己主要的技术信息来源的人们来说,IBM 曾经是——现在也仍然是——美国的创新偶像,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信息技术就是这家公司创造的。它的财富在计算领域更广泛的趋势浪潮中也曾浮浮沉沉,但在 2013 年底那次会议召开前后时,公司业务和技术声誉已经在慢慢走下坡路,有待公司阻止颓势。

现如今,罗睿兰已经离开IBM,顶替她的是 Arvind Krishna,他是自 1970 年代以来第一位在 IBM 担任最高职位的技术专家。但 IBM 发现自己要想在现代IT买家当中保持低位,已经几乎要完全依赖以 340 亿美元收购 Red Hat,而 IBM 高管现在其实都不怎么谈自己的公有云部门了。

Forrester Research 的 Tracy Woo 说:“他们已经放弃了‘我们将成为公有云领域的主要竞争者’的想法。每个人都想设法靠边缘 [计算] 制胜,并试图编出最能打动人的故事。”

IBM 首席执行官 Arvind Krishna 照片:Brian Ach/Getty Images

机会就摆在IBM面前:在 2014 年任命 Satya Nadella 为CEO之后,IBM的长期竞争对手微软开始成功向云计算转型,虽然 Azure 那时推出已经有几年,但它才刚刚开始提供现在已是云时代通用语言的 Linux 虚拟机。那是在IBM 收购 SoftLayer 的前一年。

现在,按照公司高管的谈话要点及商业广告的说法,IBM 认为自己是一家“混合云”公司。但对于过去十年来一直关注该公司的人来说,IBM 使用此类技术热词的做法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尽管存在大量有趣的替代方案,但它仍试图说服自己的长期客户继续用他们的合作伙伴,因为这样IBM才有得玩。

IBM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IBM 全力押注在混合云和人工智能上,几年前我们就确定了客户实现快速数字化转型唯一可行的途径是通过混合云战略。公有云是该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IBM是怎么错过云计算的呢?对十几位现任和前任 IBM 高管和员工的采访描绘的是一家公司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的图景:一群人十分理解云在企业计算的未来将如何发挥巨大作用,而另一群人秉承的则是以销售为导向的文化,优先考虑大客户的定制需求,而不是赶上 AWS 所需要做的工作。

收购SoftLayer

正是 AWS 跟CIA 达成的交易让 IBM 对云有了不同的看法。

2013 年,这家现在已占据主导地位的云提供商赢得了一份为美国间谍建设下一代企业技术基础设施的合同。据当时为该公司工作的多位消息人士称,这不仅让 IBM 不得不接受云时代已经到来的事实,而且承认自己正在走向失败。IBM后来对授予 AWS 合同的决定提出抗议,但最终未获成功。2013 年 6 月,IBM宣布已收购 SoftLayer。

据当时为 IBM 效力的多位消息人士称,此次收购几乎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刚开始时,IBM 愿意赋予 SoftLayer 相当程度的自主权,让这家公司自行发展,但这两家公司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SoftLayer 是为中小型企业开发和设计的,其领导团队相信自己设计的基础架构战略所围绕的市场就是这个。这个市场主要关注的是成本,不太关注功能和可用性,SoftLayer 也相应针对这些设计了自己的云服务。

德州达拉斯,Softlayer的一个数据中心。照片:彭博社/撰稿人

据消息人士透露,IBM 收购该公司时,Softlayer运营着 13 个数据中心,但这些数据中心采用相对简单的设计,几乎完全是在现成的Supermicro服务器基础上搭建的。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当时主流的云供应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按照严格的企业级性能和可靠性标准来设计自己的服务器。

据消息人士透露,几年后,IBM 的销售渴望把云服务跟 IBM 更传统的企业软件打包销售,但很快发现 SoftLayer 并不能提供大公司上云所需的许多服务。他们说,Softlayer的数据中心缺乏AWS的某些重要的弹性功能,比方说可用区,而且服务器的能力不足以支持大型应用的部署。

其中的最大障碍之一,是 SoftLayer 缺乏对虚拟私有云技术的支持,后者可让云服务的客户额外控制自己的应用在云服务上的运行方式。AWS 在 2009 年就推出了这种的服务,但据一个消息来源称,IBM Cloud 直到 2019 年才获得了“真正的”虚拟私有云服务。

据消息人士透露,其中一些问题在收购 SoftLayer 时IBM就已经知晓,但IBM 的技术高管认为自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可是,IBM 那些年的企业文化被证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大障碍。

如果在多位现任和前任 IBM 员工(包括那些不在云部门工作的员工)的经历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前客户对 IBM 所做的一切都拥有权力。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IBM 工程师一次又一次地被要求为关键客户开发特殊的一次性项目,这种做法的牺牲品是主流云为不同客户提供的那种云服务的开发路线图。消息人士称,美国部分最大型公司的高管——那些最大型的银行、航空公司还有保险公司——知道自己打电话给 IBM 管理层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该公司非常渴望留住自己的传统业务。

据一位消息人士称,这种做法导致关键基础设施服务的工作推迟了数月甚至数年,直到去年在IBM 内部还存在这种情况。

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分析师 Melanie Posey 表示:“ 就IBM 是一家公有云提供商而言,他们这样做是因为这可以为自己更广泛的混合云平台提供商定位加分。IBM 的混合云平台包括 IBM 的公有云,他们的部分传统的长期 IT 企业客户更喜欢这样,感觉就好像说,‘让我们把东西全部留在家里。’”

反复折腾

收购 SoftLayer 仅仅几年后,IBM 的高层管理人员就知道他们设计的云战略行不通。因为确信自己需要新视野,他们从(后来被IBM收购的) Verizon 的云服务业务部门聘请了几位高管来重建 IBM Cloud。

2016 年 11 月,John Considine 成为了 IBM Cloud Infrastructure 的总经理,公司允许他安装全新的云基础设施架构来取代 SoftLayer 的方案。他开始着手内部代号为“Genesis”的一个项目,雄心勃勃地打算从头开始开发企业级的云计算系统。

不过,不久之后,IBM 开始意识到 Genesis 不大可能扩展到足以对 AWS 或微软构成竞争威胁的程度。据消息人士透露,采用英特尔 Red Rock Canyon 网络芯片的决策被证明特别的麻烦,因为这导致 IBM 在 Gartner 用来评估云供应商的一项关键测试(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启动 1000 台虚拟机)中排名很差。

而且刚开始的时候,Genesis 仍然缺乏对关键的虚拟私有云技术的支持,工程师和销售人员都认为这项功能对大多数潜在的云购买者都很重要。

这导致了 IBM Cloud 内部开始一分为二:一个由前 Verizon 高管领导的团队继续致力Genesis 项目,而在 IBM Research 的一个团队的说服下,另一个团队认为 Genesis 永远也行不通,雨丝开始设计一个叫做 GC 的独立基础设施架构,希望实现云服务的扩展目标,并用原先的 SoftLayer 基础架构设计将虚拟私有云技术纳入进去。

Genesis未能做成。 2017 年,项目被废弃,项目团队开始做自己的新架构项目,内部代号 NG,跟 GC 的项目并行进行。

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IBM Cloud 内部的两支团队各自在做两种完全不同的云基础架构设计,导致双方要争夺地盘、争抢资源,令内部对该部门的方向感到迷惑。据一位消息人士称,Genesis 的取消迫使 IBM 注销了价值近 2.5 亿美元的戴尔服务器(极为讽刺的是,那正是IBM 在收购 SoftLayer 之前出售给戴尔的服务器部门)。

至于这两种架构(IBM 原本打算让他们互相兼容的,但由于微妙的设计差异最终未果), 2019 年,在四个月内都基本可用了。 IBM 继续维护着两种不同的云架构,直到今年早些时候——据一位消息来源称,GC已被废弃。

在收到本文所包含内容的详细说明后,IBM 拒绝对任何事实提出异议,并提交了以下声明:

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将 IBM 的云发展成为业界最安全的企业级云服务——我们为客户提供选择,而不是将他们锁定。我们集成了 IBM 产品组合里面的关键功能——从软件和 AI ,到 System Z 和 Power,乃至于我们的服务产品。我们会继续在全球对云服务金投资,令 IBM Cloud 成为金融服务、政府和电信等高度监管行业客户的正确选择——因为在这些行业里,对现代化与数据隐私和合规性要求做出平衡至关重要。

进场太晚

但当 IBM 最终在 2019 年推出两种(而不是一种)支持虚拟私有云技术的下一代云基础架构设计时,已经为时已晚。

就在IBM开始双线开发之际,IBM 在银行等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当中的很多长期客户已经开始去了解怎么安全上云,并正在寻找自己的选择。购买企业技术跟家里装修找承包商很像:唯一明智的做法是找几家出价。

考虑到 AWS 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以及在稳定性方面的履历,大多数在 2017 年(以及今天)考虑采用云服务的主流公司都会向 AWS 邀标。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参与竞标的其他对手一般只有两家:微软,以及IBM 或Google Cloud。

据消息人士透露,正是在这个时候,IBM Cloud 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赢得这项业务的机会。大企业在做 IT 决策时,一般都要决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哪种技术;把复杂的运营迁移到云服务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而这个时候AWS 开始鼓励潜在客户一下子签订多年合同来换取价格上的折扣。

Posey 说:“我觉得 [IBM] 当时的想法是,我们真的想做这个吗?把所有这些基础设施都用来开发通用云平台真的有很大意义吗?或者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

IBM Cloud 根本就没有竞争力。Genesis 试图超越 SoftLayer 之前的只是小型企业托管服务的提供商的地位。但并没有奏效,为了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云服务,公司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才做出了客户渴望但在那时已经成为赌注的 VPC 技术。

由于延误时机和管理不善,IBM 永远也没法成为主流公有云玩家了。 图片来源:Christopher T. Fong / Protocol

不过,也不全是糟糕的消息,从更广泛的范畴而言,IBM 也许还保有一点点希望。消息人士称,在成为CEO之前的2019 年 1 月,Krishna接手 IBM Cloud 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结束基础架构设计的双轨制战略,要求团队聚焦在未来的单一架构上。这让熟悉背景的员工还有公司领导相信他可能仍然能够扭转局面。

但是,由于多年的拖延和管理不善,IBM 永远不会成为主要的云玩家。目前还不清楚这家公司对公有云服务的投入程度有多大,这项服务仍拥有数千名客户。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它已经出现过几次重大的中断,不过更广泛的互联网社区几乎都没注意到这些情况,因为他们采用的是构建在其他云上的服务。

消息人士对该部门的长期前景看法不一,不过今年 IBM 资本支出的逐步下降对于云计算等资本密集型业务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虽说 甚至连AWS 都清楚混合云和多云战略在可预见的未来会很受欢迎,对Red Hat的软件业务来说也是个好兆头,但云计算正以每年 35% 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为IBM仰望的前两家竞争对手带来巨额利润。

IBM 具备成为主流云提供商所需的一切条件。但是像云计算这样的技术转型可不是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的,而且虽然 IBM 自 1930 年代以来熬过了每一次的技术转变,但它没法利用这一次历史性转变却是个巨大的战略疏忽——这次疏忽已经让它作为美国科技标志的地位岌岌可危。

译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