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可行性测试MVT”:评估创业想法的新思路(上)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对于许多创业团队而言,在创业初期,他们都会通过打造最小可行性产品(MVP)来低成本创业,这也是快速检验产品是否可行的便捷方法。这篇文章来自编译,文章作者在文中否认了在创业初期打造MVP的做法,并提出了“最小可行性测试(MVT)”这一概念,来快速验证创业想法,并找到公司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是文章的上篇,作者主要否定了“最小可行性产品(MVP)”这一方法,并引出了“最小可行性测试”这一概念。

图片来源:GettyImages

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普遍都认可的看法:你永远都不可能预知人们是否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因此,你需要做产品调研,尽可能快速推出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然后祈祷产品能取得成功。然而,对我而言,我并不会采用这种方法。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参与过四家公司的创业过程,并且都是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参与其中。具体而言,这四个项目分别是在线教育平台Udemy、打车应用Lyft、食品配送服务商Sprig,以及在线教育平台Maven。其中,三家公司的运营收益在上线半年后就突破了100万美元。

我觉得这并不是巧合。相反,我认为,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这种在创业初期实现的成功具有可预测性。

毕竟,我们创业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推出一款产品并投放在市场中测试。相反,我们的出发点,是针对某个特定市场验证某个特定的假设。

具体而言,我们会通过最小可行性测试(Minimum Viable Tests,MVT)来验证这些假设。总的来说,这类测试可以让我们预判自己的产品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青睐,甚至连不需要打造出最小可行性产品就能得到答案。

人们对最小可行性产品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我个人更认同的定义是:MVP是最终产品的早期基础版本,其模样和体验都感觉像是最终产品的一种简化版本。

相比之下,最小可行性测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造出最终产品的“简化版本”。它只是针对某个假设展开的测试,这个假设必须通过验证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就打造一款汽车而言,对于最小可行性产品,你主要模拟的是整辆车的功能,而对于最小可行性测试,你可能只是在测试动力传动系统,比较电动发动机与燃油发动机两者之间的性能。

最小可行性测试的过程对如何创建公司有非常大的影响,而最小可行性产品的方法论更注重的是你打造的最小可行性产品的市场反馈,并通过不断的迭代和改进,达到产品与市场匹配度。

但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更有效的最小可行性测试,针对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出愿景,然后就直接进入到“开发阶段”。

如果要提到最小可行性产品的策略,实际上并没有策略可言。这一过程好比你漫无目的地往墙上仍东西,直到发现并确认某个东西能牢固地粘在墙上为止。

对于最小可行性测试而言,你只需要花时间研究策略。一旦明确策略,你就应该坚定地向前推进。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就需要开始面对大多数创业公司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你可能需要两到四年的时间才能知道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跟大家探讨传统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方法为什么会让公司创始人误入歧途,分享我在最小可行性测试过程中使用的“三步式”框架,同时还会结合我在职场中所经历的一些案例。无论你当下是否有创业的想法或愿望,希望这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Szabo Viktor

“最小可行性产品”行不通

在打造最小可行性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出现“过度打造”的情况。因此,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最小可行性测试。

我投资或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有30多家,我之前还专门针对如何提出并评估创业想法开设了自己的课程。我在所认识的企业创始人中,许多人都会在寻找产品市场匹配度的初期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愿景比洞见大。产品打造者敢于想象一切可能性:他们希望自己打造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中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这样的愿景并不等同于眼高手低,但前提是保持一定程度的谦卑。新产品成功的原因,并不在于其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Facebook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创建群组、组织活动或上传狗狗的照片,而是因为其核心洞见之一,即它发现了人们希望通过线上的方式跟家人朋友联系这一需求。如果你有20条洞见,那你成功的几率可能并不大。事实上,你可能只需要一条洞见。

打造最小可行性产品时,你为了博得市场用户的喜爱,最开始可能希望让产品满足用户的20种不同需求,但这样只会让你无视用户真正的需求。总之,专一才能造就成功。

第二,创始人太把顾客反馈当回事儿。顾客无法完全了解你的产品设计应该怎么做。他们是谁并不重要,这就是现实问题。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都无法清晰地了解自己。因此,这会导致他们难以澄清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也正因为顾客的这些不合理的行为,才出现了行为经济学。此外,顾客不会去考虑产业的未来发展。顾客总说自己需要“一匹更快的马”;但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或许是一辆车。所以,如果你依照顾客的需求去打造产品,那么你最多只能实现渐进式进步,而不会实现重大的突破。

第三,创始人在没有找到产品市场匹配之前,就忙于公司建设。价值交付是首位,其次才是公司建设。让我惊讶的是,很多人在并不知道自己要向谁提供什么价值之前,就先给公司起了名、制定了公司周边用品、雇佣员工、融资或设计公司标志。除非有特定要求,你不应该过于看重自己的头衔,比如“CXO、创始人”等等。(在融资或面试员工的时候,我会使用CEO或联合创始人等头衔,但也仅限于这种情况。在公司取得一些成就之前,我不会在社交场合向他人介绍我的头衔。)

我设立了一个原则:在公司收入未达到25万美元或获取25万用户之前,绝对不制作公司周边用品。在这之前,你不应该切实“享受”创立公司的成果。如果没有顾客需要你的产品,你便一无是处。

第四,“最小可行性产品”中的“产品”二字意味着独特的用户体验。你为客户设计了自己所想的用户体验旅程,并尝试推出了最小可行性产品。在多数情况下,这个“最小”实际上并不小,它可能包括登录系统、技术栈或数据库,有时甚至还包括管理仪表板。对于用户来说,可能还涉及到用户引导体验流程以及“客户体验”。这些内容很容易导致“过度打造”的情况,如果走到这一步那你就错了。只有在你证明你销售的产品有价值过后,即成功完成最小可行性测试过后,你才应该去打造登录系统和用户引导体验流程。

最后,最小可行性产品通常都不会是优秀的核心产品。打造产品,往往都是从零开始的。一旦你开始编写代码,你实际上就在增加你的技术债务和产品债务。据我所知,很多我所了解的创业公司,在其创立后的第二至第四年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还这些“债务”。因此,我更建议你尝试最小可行性测试,然后再删代码(最好一开始就别编写代码),这样一来,当你在真正规划长期愿景的时候,你就能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其中。

这里的重点是,在寻找产品市场匹配度的初期,你应该关注产品市场匹配度,然后再坚定地进入开发阶段。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Boxed Water Is Better

设立初创公司过程中加入“最小可行性测试”

回想我之前几家公司的创立经历,我发现我的出发点总是一样的:

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新产业的研究之中。

在客户开发阶段,确定用户想要通过产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他们目前又是怎样达成相关目的的。

思考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帮助用户达成目的。

找到出发点过后,大多数人都会开始设计产品的原型(“最小可行性产品”),然后让用户参与测试使用。但在我看来,这正是错误的一步。

我建议,你应该尝试通过以下框架来展开最小可行性测试,而不是打造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最小可行性产品:

1. 列出可能导致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最大风险。

2. 通过最小可行性测试来验证这些假设。

重复以上步骤,并通过测试不断吸取教训,化解风险。如果测试顺利,并且对自己足够坦诚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产品面临的更多风险。

这时,就需要你多次展开最小可行性测试,直到你确信自己能化解风险,并开始打造最小可行性产品。

充分验证假设后,你会建立更多对产品可行性的自信。接着,你可以继续完成以下步骤:

3. 将所有洞见都整合至初始版本的产品中,并通过目标客户群体来测试你的产品。

4. 不断完成产品迭代,并推出最终版本的产品,即找到产品市场匹配度。

5. 增长,增长,再增长!

在后文中,我将深入探讨“最小可行性测试”策略,并解释使用这些策略的具体方式与时间。

什么是最小可实行测试(MVT)?

最小可行性测试是对基本假设展开的测试。你必须对此有十足的把握,否则公司将错失发展机会。例如,就我创建的在线教育平台Maven而言,用户必须要在同期群组课程中找到比自学非同步课程高出十倍的价值。

展开最小可实行测试,你需要明确你针对某个市场提出的假设,然后仅针对这些假设展开测试,而不要关注公司长期愿景、客户反馈、公司或产品构建等方面内容。这个方法可以让初步试验更加精简,节省时间,提高打造出最终版本产品的准确性。

无论是技术或非技术型创始人,或者甚至是存续时间已久的公司,这一方法都能适用。其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你可以在毫无技术的情况下创立一家成功的公司。

事实上,在邀请技术型人才来担任公司联合创始人之前,我总会先测试自己的想法。这么做很有价值,毕竟,真正吸引技术型团队成员并不容易。而如果你说:“我已经展开了测试,能够证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而不是说“我有一个远大的愿景”,那么你在吸引技术人才时也会变得容易很多。工程师喜欢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证据,而不是隔空画大饼。

如果你只关注最小可行性测试,而非最小可行性产品的话,那你就离“你能够在产品发布之前预测其成功吗?”这一问题的核心不远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坚信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使用正确的方法,你可以更有把握地预估自己的成功,同时也减少(而非消除)失败的可能性。

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三步式”框架。

延伸阅读:

“最小可行性测试MVT”:评估创业想法的新思路(中)

“最小可行性测试MVT”:评估创业想法的新思路(下)

译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