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投资的变与不变|WISE2021新经济之王大会

12月13日-15日,36氪WISE2021新经济之王峰会在上海举行,今年我们以「硬核时代」为主题。“硬核”是当下时代和大环境带给中国新经济企业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要求企业关注技术创新,找到自身“硬核”壁垒;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回馈社会,展现更多“硬核”责任与担当。在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时代”迈向技术创新的“硬核时代”之际,我们与上百家硬核企业汇聚一堂,聚焦宏观政策、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新消费等热门赛道,全方位探讨各领域如何构建以创新驱动的硬核竞争力。

一场以“企业战略投资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36氪“WISE2021中国产业投资峰会”展开,参与本场论坛的嘉宾有讯飞产投董事长徐景明、高通创投高级投资总监毛嵩、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部副总裁孙超,由高通创投高级投资总监毛嵩主持。

·

以下是对话实录,36氪编辑整理:

毛嵩:很高兴来到上海参加这次会议,我是来自高通创投的毛嵩。今天我们的话题围绕企业创投,而一直以来产业投资人或者战略投资者都是企业创投的重要参与者,CVC身份不仅仅代表资金实力的稳定雄厚,也代表上下游产业资源。我们大家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徐景明:我是讯飞资本徐景明。我是讯飞的联创,做了十几年的创业以后,把讯飞IPO、再融资、并购做了一遍后就在思考,就是讯飞是一个平台公司,除了行业纵深自己做,怎么把平台的价值通过资本力量进一步的放大,所以我出来做投资,团队也非常认可。

我们希望通过核心技术赋能,产业资源对接,品牌和管理的加持等能够去构建产业生态,我们也是按照这个逻辑来的。我们比较关注早期的硬科技,还有人工智能+,这两个领域的投资,还是赶上比较好的时机,包括寒武纪、优必选,还有国仪量子等头部早期企业投了不少。另外还有一些就是人工智能+,这个类型的企业,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将深刻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这里面有蛮多机会,后面我们再做简单的交流。

孙超:我是孙超,来自红星美凯龙。我们从2016年开始做权益类投资差不多到5年左右的时间,也是围绕着整个产业链相关去投。几个大的投资方向,我们会投家居,新零售,品牌,基于场景科技类的服务,比如说家居行业投了欧派,新零售我们投了叮咚买菜,彩妆我们投了珂拉琪。最近5年我们投了将近50多个亿,60多个项目,整体的回报还不错。

毛嵩:高通是领先的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商,高通创投成立于2000年,是高通公司的企业创投部门。作为高通的直投部门,我们不需要对外募资,而是使用高通的自有资金做对外投资,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往往对于被投资企业来说相较于财务投资人更加温和,因为我们对于资金的退出周期没有像财务投资人那么严格的要求,可以相对长期的持有。高通创投自2003年起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大力支持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如果大家关注我们的投资的话会发现,在2014年之前,高通创投的投资更多的集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而在2014年之后,我们的投资重点扩展至与智能互联相关的前沿科技,包括人工智能、XR扩展现实、物联网、以及5G等。

新世界的大门已然开启

毛嵩: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正如刚才冯总分享,我们似乎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基本上是过去了,而我们的创投更加的聚焦在硬科技上,或者说是在科技导向的社会发展的投资布局上。那么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我们作为企业创投或者产业投资者,从投资布局的角度上,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么?

徐景明:我们其实最开始做投资的时候,那个时候基本上核心盯早期硬科技,效果也不错。到后面再慢慢延伸,延伸到人工智能跟各个行业的结合,因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它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到模式创新,本身有一个技术扩散的过程。所以我们也会看到人工智能在深刻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造社会生活的行业,所以我们进入到这些领域,就是人工智能+这个领域。

今年,我们确实也看到一些变化,有两个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实际上还是在原有趋势上的延续和加速,并不是翻天覆地的。这个趋势就是对于硬科技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国家的需要,还是从科技的进步,都到了这个时候,从资本市场还是社会各个方面,对硬科技创业的友好度更高了。同时相对互联网、教育产业环境的变化等,硬科技的重要性更加的凸显。

另外一个,我们看到随着科技产业,特别是硬科技发展,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到模式创新这种过程的演进。我们发现在产业资源的价值尤为凸显。为什么这么说?在以前互联网模式的时候,模式是我做一个APP出来,然后去聚拢流量,聚拢流量有一套打法,然后考虑流量变现。这个模式的挑战更多的是关于模式、卡位、运营的,是网络效应的经济模型,而不是核心技术突破方面的挑战。硬科技的项目基本上都是阶梯型,它的发展像像电子跃迁一样要聚拢能量,不经过实验室就到不了小试,不到小试到不了中试,不过中试就不能规模化。在这样的时候产业资源对于创业企业能够带来的价值是和明显的。

在今年我们还特地成立一个“连山”企业家基金,我们和周边的各行业龙头企业家,共同成立一个产业基金,人工智能必然渗透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等这些领域,我把这些产业资源也给它聚集起来,成为我的合伙人,共同为我们的企业赋能。这是我的一些思考。

孙超:和高通或者跟讯飞不一样,我们是商业渠道,我们有比较多的商业场景。我们家居商场将近500个,购物中心商场就是差不多100个,整体的管理面积差不多三千万平方。我们投人工智能相关,是因为我们拥有把硬核科技作商业化的应用场景。我们关注服务机器人,因为服务机器人在我们商场里有保洁的场景或物业管理应用场景。

我们研究产业的时候会比较关注产业是否已经从原有的政策驱动转变到了市场驱动。举一个例子,光伏这个行业迄今发展了快15-20年,但是直到最近两年,整个的光伏才开始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我们一直关注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度电价格,从原来的两块多已经下降到三毛多,已经低于上网电价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投光伏电板放在自己的屋顶上,就已经开始赚钱了。

再比如电动车这个产业,我相信五年前不管是投哪一家新能源电动车企业,都是投人,因为大家都是PPT融资,离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直到今年上半年,电动车才真正进入到从政策驱动转变到市场驱动,因为20万以下的电动车的性能已经完全超过了燃油车,而且它还省钱,因此今年新能源电动车突破250万辆是大概率事件。我们认为当一个新事物的渗透率超过10%时,这个新行业已经从一个成长的早期向一个快速成长期去发展了。

总结一下,我们投资一个产业,先会从长期去看产业的变化,然后结合我们作为产投方思考到底给这个企业多大的赋能,最后去决策是否要投资这个产业。

毛嵩:感谢二位的分享,很受启发。实际上,如果大家关注我们会发现,高通创投的投资一直以来都是以投硬科技为导向的,我们的消费类投资相对比较少。而对于硬技术投资,如果大家关注我们投资的时间点,你会发现,我们投资人工智能,投资XR等等这些前沿科技的时间表,总是比传统的财务投资人更靠前。这个时间的超前并不缘于我们的投资眼光,而是因为我们高通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本身就是这些前沿科技领域的参与者。在硬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上,我们的优势是来自于我们的业务部门,或者说来自于高通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判断和战略。

谈到比较具体的投资策略,从纯投资角度,我们大致将投资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是围绕技术的投资,二是围绕产业的投资。这里技术和产业是有一些不同的,这里的技术指的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比方说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扩展现实是一个技术,当然他们中间还包括很多小的技术。而产业更多的描述的是一种经济层面的供需关系,比方说教育是一个产业,娱乐是一个产业,汽车是一个产业,它和技术属于不同的范畴。

围绕技术的投资而言,首先我们要判断的这个技术是不是一个能够落地、能够改变世界的“大技术”。我们非常幸运的看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技术就是这样一个改变世界的大技术,人工智能也是这样一个大技术,我们现在也期望XR最终也能改变世界。

有了这个判断之后,在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会着重关注那些具有技术稀缺性和卓越融资能力的的公司。这个阶段的公司往往还不具备成熟的商业落地场景,但如果标的公司有一个具有融资能力、技术实力雄厚的创始团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就愿意关注。实际上在人工智能这个赛道的投资中,我们就投了一批这样的早期公司。

在技术发展的中期阶段,往往会率先在某几个垂直行业或者垂直场景中出现落地。这个阶段我们会更关注垂直应用类的早期公司。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在这一阶段投资了一系列做检测的公司,他们的商业落地都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垂直行业企业提供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进行低成本替换。对于这类企业我们并不期望他们有像移动互联网公司一样的爆发力和成长性,他们往往是慢慢稳健成长,收入规模大概按照每年1.5倍、2倍的速度稳步提升。

到技术发展的后期阶段,我们会更关注平台型的公司。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技术落地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泛化,跨行业跨应用。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了像应用商店这样类型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同样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出现,他们把算法或者解决方案低成本开发出来,然后想不同行业广泛分发。基本上上面几个点是我们针对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大体投资逻辑。

而围绕产业的投资,实际上从今年或者从去年开始,我们所重点关注的产业是汽车领域。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比较受资本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通在汽车领域,无论是在数字座舱还是下一代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汽车产业的特点是周期相对漫长,从规划一辆车,到最后量产,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种特点,对创新企业,即便有很好的技术,但如果它没有领先竞争对手两三年,或者三五年,那么它的技术优势大概率会因为这个长周期在量产的时候被追赶。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汽车产业的投资布局,更多看重的是大局的变化,不仅仅关注创业公司本身,而是也去关注这个创业公司有多大的能力去整合周围的产业资源,去保证它的成功。

在投资中的权衡与取舍

毛嵩:第三个问题,CVC对于创业者来说有更多的身份和资源。那么CVC投资决策也比财务投资人更为复杂,请问CVC是如何平衡财务回报和战略布局的?

徐景明:第一个投资工作本质上是代人理财,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都是耍流氓。第二句话,未来所有的投资都是战略投资,尤其是未来市场套利机会逐渐消失情况下,会表现的更明显。

这两个东西实际上是等价的。因为投资的回报取决于两样东西,就是说一个是短期财务回报价值,一个是你的战略协同带来的长期价值。战略协同价值尤其对CVC会是比较明显一些,而且是双向获益的。比如说像高通或者讯飞为什么会愿意在早期看似不挣钱的时候就会投呢?而是因为在当前财务投资回报为0或者负的时候,看到了协同价值带来的长期投资收益。所以我就是说这个账实际上一笔账,不是两笔账,所有投资一定是战略投资,战略投资分解出来,一个是财务回报,一个是协同价值。

孙超:长期短期这个账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平衡,我们很少去算这个账、也算不清楚。投资本质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的概率游戏,胜率= 国家运势*行业运势*公司运势。我们团队投资理念还是基于资源赋能型的投资。中国整个PE,VC行业从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这个行业进入相对比较成熟阶段。好项目还是那么多,相比较钱越来越多,因此优秀的创始人就会越来越挑,要么你是在早期非常懂我、愿意承担巨大风险,要么你可以给我带来资源的赋能,来了以后就帮助我成长。因为一个企业从0开始到成功都具有一定偶然性,都是各种概率的叠加,而我们的赋能就是给他增加确定性,增加成功的概率。我们投资完了以后会通过产业的赋能,不管是订单、场景还是各种各样其他的赋能,能够帮助你活下来、活的好。

徐景明:我补充一句。因为主持人这个问题直接把它问到回报的角度。实际上里面还是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从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来说,首先是做正确的事。就是这个事情值得不值得我去做?而不是首先是考虑回报,我觉得如果这件事情是正确的,就是我认知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人工智能往行业里的应用对生命科学,对新材料,对碳中和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应该是往下去做,然后你才是怎么去正确的做事,怎么找到优秀的人,怎么帮助他们,怎么去取得成功。如果把这些都做对了,回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无论是经济回报,还是社会效益。

毛嵩:这个问题我们被问到过很多次。实际上,如果大家高通创投的过往投资案例,可以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过往大部分具有非常好回报的投资,也往往是具有非常强战略协同的项目。在之前的投资中,典型的就是小米和中科创达,这两笔投资的回报都非常不错,而且从业务层面上看和高通也有非常强的战略契合度。实际上我们战略投资人,同时也作为产业中的一员,我们对跟自己有更强战略协同性的投资标的的判断往往更为准确,这样的投资更容易产生一个共赢的效果,因为双方相互加持。

就我们内部的投资决策机制而言,其实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把财务回报和战略回报区分来看,而且战略回报本身也很难去量化,不像财务回报。

这里也特别赞同徐总的说法,就财务回报本身而言,我们有时候在投资圈也会有特别明确的感受,就是有一些赛道比较受资本的关注,比较热,短时间会吸纳很多的资金,把估值就很快的推上去。但这是一个比较短期的,最终企业无论是上市还是被并购,都回归一个相对真实的状态。所以呢,至少从我们这个角度触发,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创业者做的事情本身是不是有价值,这个价值是指最终他们这件事能够对社会产生的切实贡献,而并不是因为受到资本关注所在短时间内产生一个估值或者价格上浮。

孙超:我补充一下,因为我们是自有资金,大家可以理解成为一个长青基金,我们现在整个五年下来,我们回报肯定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以上很多。但是我们做某一个项目决策的时候,我们不会从项目回报角度去思考,回报好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投企业就是不断做选择题,首先看行业是否进入到比较好的发展节奏上,再看企业和企业家是不是足够优秀,然后我们投完以后去用我们的产业资源去做这样一个赋能,可能三种因素的叠加而导致了我们投完企业整个的预期回报比较好。

刚刚提到的关于资本情绪,资本节奏的问题。我们也遇到了,但是就是因为我们受到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少,就是因为我们是自有资金,我们相对来说不用我们募资,我们不用承受LP这么巨大的压力。

关于行业的思考

毛嵩:目前来看从公司核心业务出发,各位主要关注的新兴领域是什么?偏好什么类型的公司和创始人?

徐景明:这个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围绕着我们擅长的领域和擅长的打法,就是早期硬科技和人工智能+。尤其是这两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深入进入到很多行业,而且我认为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结合包括跟生命科学,包括跟新材料,包括跟新能源这些结合,都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在里面自然会衍生出很多的投资机会。所以在这里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适的人,能够去帮助它共同去迎接这个时代,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从创始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一本书《变革的力量》里面总结挺好的:一是能聚拢资源,二是能发动群众,三是能指出方向。要找出这样的优秀创始人,这个创业成功概率就会增加。

孙超:关于投资阶段,我们一般投成长期,希望跟早期基金一起合作的。我们希望技术已经到了有一定的场景的商业应用的阶段,我们可以做产业赋能,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投进去。我们用我们的资源进行赋能。

除了刚刚徐总刚刚说的团队能力之外,我们还关注创始人的商业的元认知,特别是要非常符合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只有他有这种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认知才能改变行业的现状,才能用独道的能力去做杠杆撬动资源,另外具备使命、愿景、价值观,有文化输出能力也很重要。

关于投资的方向,我们会继续关注新零售,新品牌,新能源,电动车、服务机器人,但是硬核科技我们也在关注,但是要多像各位投硬核科技的机构多学习。

毛嵩:感谢二位分享。就高通创投而言,我们今年的投资方向还是以5G赋能的人工智能、XR、汽车、物联网、车联网为主。

这几个方向的投资策略有些不同。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我们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的偏中后期这个阶段,或者叫做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中后期阶段。这个阶段要希望找到一个技术型的“大家伙”就比较难一些。所以我们把目光放在相对以商业落地为核心AI+这个大逻辑上,投资AI赋能行业。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这类AI赋能企业,我们更看重的是团队本身对它在的这个行业的熟悉程度,看他们是不是对这个行业真的了解。刚才红杉资本的庆生也讲到,投资人需要真正去工厂实地去看,去了解到的行业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对于创业团队也是如此,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想,是想不到行业的现实问题的。所以在这个方向我们更看重创始人或者团队有这样一个的能力。

在XR扩展现实这个方向,我们认为目前整个行业还属于偏早期,或者说还并未看到被行业广泛使用的商业模式,或大规模的在行业中被应用。相比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2017、2018年就已经出现广泛的商业模式就是安防监控,而现在XR还没有。所以这个方向,我们仍然关注的是核心的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或者称之为技术基础设施的创业标的。我们希望创始团队真的是有绝活,有别人替换不了的东西,当然我们也希望创始人团队有比较好的融资能力,因为这个赛道很可能还是一个长跑。

对于车这个赛道而言,这个赛道实际上是一个产业赛道,并不完全是技术赛道。所以我们更加关注产业整体的动态。我们也时常类比车跟手机。当前这个时间点,电动车的出现其实非常像当年手机从功能手机往智能手机方向演进的这个过程。那段时间,一下子出现了很多手机品牌,但现在那些品牌很少见到了。从投资决策上来说,这个赛道的投资更多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刻关注行业动态,调整投资策略。

最后各自用一句话祝福我们创投的行业或者祝福一下创始人。

徐景明:人工智能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变革,值得我们在未来一二十年里面长期的投入。我们会尽力帮助优秀的创业者共同迎接这个时代,特别希望和在座的小伙伴共同携手去做一些事情。

孙超:在场的各位,要么是从事权益投资这个行业,要么对这个行业有兴趣的,虽然整个的PE、VC这个行业已经经历了20年的时间,但是我相信未来会迎来更好的时代。大量资金会进入到这个行业,大量的资金会让更加优秀的创始人会进入这个行业,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飞轮,未来的20年,基于中国大国战略下的科技自主,科技投资这个方向我们觉得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毛嵩:首先我对所有的创业者表达敬意,你们在做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祝福你们的企业能够很好的成长,同时我也希望你们更加有耐心,更加坚持。这个时代是一个蛮好的时代,希望大家在创业上都有一个不错的建树。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