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 M关店了?那我要去哪里装×?

曾经最受黄牛喜爱的网红蛋糕品牌Lady M,快不行了。

最近,Lady M悄悄关闭了北京的三家门店,其中包括Lady M进驻北京的第一家店。如今,Lady M在北京的门店只剩两家。并且,今年8月,Lady M还将位于深圳万象城的旗舰店,调整为柜台售卖形式。

接连关店和缩减面积的消息,并没有在网上引起什么波澜。网友显然已经忘了Lady M曾经的辉煌历史:被黄牛炒到180元一块,如果自己买,要排5个小时。

现在已经不香了。

01Lady M不行了?

繁华商圈里,Lady M的蛋糕柜台始终吸睛。蓝白色调、精致极简的装修风格,透着满满的高档。小巧的千层蛋糕被典藏在玻璃柜台里,像珍宝一般。

因为这份高级感,Lady M又被称为“蛋糕界的Chanel”。美国时装杂志《marie claire》评价Lady M为名媛下午茶。

下午茶还是那个下午茶,可惜名媛已经不买账了。

在人人都是名媛的小红书上搜索“Lady M”,跳出来的笔记大多是几个月前,甚至一两年前,点赞和评论也寥寥无几。

Lady M的门店前,曾经大排长龙的景象早已不在。店里大多数时候空空荡荡,没了探店博主和逛街打卡的小姐妹,Lady M已然失去了生机。

遥想四年前,第一家Lady M进驻中国,首店开在上海,早上十点开门,但八点不到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平均等位需要3小时。

开业不到72小时,上海民警又为Lady M送上一份热度,因为排队的人太多,担心发生安全事件,警方要求其暂停服务。

那天,微信搜索数据显示,Lady M的搜索指数为3307938,就快赶上苹果发iPhone 8时的巅峰热度了。

黄牛自然也不会缺席,做起了代购生意,原价68或75元一片的蛋糕,被哄抬至150元,甚至200元一片,在闲鱼上,Lady M的代购费用高达90元。

有人甚至想到了赚汇率差:从香港61元买入,坐飞机到上海卖145元,每天往返香港一次,可以赚1000块,两个月就是7万。

开业即爆火的Lady M成了优雅的代名词。窗明几净,女孩坐在甜品店里,享用一份精致可口的下午茶,拍几张ins风照片上传到社交平台,能收获许多好友的点赞。

有网友调侃说:“好像吃一块就能变成名媛。”

这和Lady M的品牌理念不谋而合,创始人曾说,希望Lady M是《蒂芙尼的早餐》中女主角一般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们在Lady M买走一块蛋糕,更是买走一种带着滤镜的生活方式。

但这份热度没能持续太久。进入中国市场4年,Lady M就已经开始回缩阵地。

今年开始,Lady M的门店陆续调整。先是减少了在朝阳大悦城的经营面积,之后又将深圳气派的独栋旗舰店调整为小小的柜台店,最后干脆直接关了朝阳大悦城的门店。

步步后撤,可见生意很不好做,即使一小片蛋糕卖到75元也无力支撑。

如今,关于Lady M最多的质疑是“德不配位”。有热门评价说:“感觉是很普通的蛋糕,各方面都平平,没有到惊艳的地步,但是价格却惊人的贵。“

网友觉得性价比低,但在Lady M爆火的时候,还有人觉得Lady M定价应该再高一点,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排队凑热闹了。

果然人类善变。

02Lady M是怎么走红的?

第一家Lady M开在纽约的上东区,这里是美国金融和贸易的中心,光看地理位置,就透出一股金钱气息。

上东区租金极高,若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启动资金支撑,一般的店铺很难在此存活,可见从一开始,Lady M就很有要成为蛋糕界白富美的决心。

Lady M和美国其他蛋糕品牌最大的不同,是“没那么甜”。美国人嗜甜如命,并且不太讲究蛋糕的外观。

因此,市面上大多数蛋糕是这样的: 巨丑无比的造型,严重超标的糖分,奶油甜到好似糖不要钱。用大部分人的话来说就是,吃一口就齁一嗓子。

Lady M和美国其他蛋糕品牌最大的不同,是“没那么甜”。创始人是美日混血,从小受日料文化的熏陶,日料讲究处处细致,注重烹调的原味,他把这些特性带到了Lady M身上。

亚洲胃到了美国,好不容易遇到了一款没那么齁甜,又很精致的蛋糕,亚洲人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Lady M专注东方清淡的口味基调,充分发挥出了优势,因而很快在美国有了口碑,忠实用户群还将这份口碑传回了家乡。

入驻中国市场时,Lady M已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顶着纽约爆火蛋糕的光环来的。除此之外,Lady M开到香港时,直接给徐子淇等香港名媛阔太提前送去了蛋糕。千亿元名媛们吃蛋糕发ins,引发了不少关注。

港媒将吃Lady M戏称为“朝圣”,花几十元买一块蛋糕,是在“打卡千亿名媛同款”。

如果把它当作一块普通的千层蛋糕来看,75元的价格很高,但如果当成社交货币来看,75元就不算太贵。而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接近名媛”的生活方式,那75元简直堪称“便宜”。

毕竟,买同款包动辄几十万,住同款酒店也得三五千,吃个同款下午茶才75元,还能顺便输出九宫格朋友圈照片。

Lady M非常准确地拿捏了消费者的心理,在中国开业后立刻走红,连黄牛们都趁着东风狠狠地赚了一笔。

内地第一家店,Lady M选在上海,这个选择也很精(ji)明(zei)。

相比于北京和广州,上海人更在意日常吃喝的精致程度。并且,上海人对排队的忍耐度极高,早已习惯了吃饭排队动辄一两个小时。因此,上海几乎是所有网红店的大本营或必争之地。

Lady M进驻中国的时间很巧妙,正好是新消费浪潮初现的那段时期。人们愿意探索和接纳新鲜品牌,并乐意为品牌溢价付费。喜茶、奈雪相继在那几年间风靡,但烘焙市场一直欠缺一个爆款一哥。

消费者需要一个类似于喜茶一样的甜品品牌,有话题性,有社交性,贵一点也没有关系,而Lady M恰好在那时出现,顺势坐上了高端甜品的宝座。

可惜,宝座没坐太久。

03 咋就不行了?

在美国,Lady M用差异化的口味和品牌策略,拿捏住了亚洲胃。在国内,也靠着“贵妇甜品”的光环,拥有了一席之地。

但中国市场瞬息万变,想一直做高端甜品的领头羊,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鲍师傅的创始人鲍才胜曾评价烘焙行业“五年洗牌一次“。

想不被极速向前的时代忘记,Lady M还需要更扎实地立足根基。

对于甜品品牌而言,口味仍是重要命题。但近几年,国内的千层蛋糕品牌已经越来越多,也不乏做得好的私房甜品,Lady M并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稀缺性。

Lady M在美国的受众是那些找不到清淡蛋糕的亚洲胃,而到了中国,这份优势不再,受众群缩窄。

而在定价上,Lady M卖得不便宜,对本就萎缩的受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消费者可能觉得还算好吃,但七八十块的价格限制了消费人群,也降低了复购率。

口味不占优势,价格却领先一步。除去这些,Lady M也就只剩下一个网红店的招牌了。

网红店的生命周期,本来就一言难尽。

除非有什么特别值得重复消费的理由,用户大多只去打卡网红店一次,“千亿名媛同款”下午茶喝完,ins照片拍好,似乎就没有太多再回到Lady M的必要性了。

好吃的千层那么多,况且千层蛋糕本身就不是经常会被想起来要吃的食物。

而Lady M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很少看到它有什么新的突破,四年过去了,Lady M和当初看起来并无太大区别。

而消费者是在浪潮下朝前狂奔的。

另一边,中式点心正在崛起。近几年,鲍师傅、虎头局渣打饼行、墨茉点心局等中式糕点店获得了多轮融资,将店开到全国各地,又掀起一阵排队风潮。

相较于Lady M,这些品牌成本更低,定价也更低,它们的店面大多直接放置在商圈一角,不提供堂食空间。

比如位于武汉光谷的虎头局渣打饼店,点餐区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宽度甚至无法同时容纳两人,店内也没有用餐座位。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生意,排队的人依旧很多。

运营成本降低最实在地体现在定价上:麻薯半斤18元,老虎卷6元一个,花三四十元,就能抱回家好几天的早餐。

而像Lady M这样的西式烘焙店,不仅提供优雅的堂食环境,还提供饮品等附加产品,这导致了较高的固定运营成本。尽管定价很高,但净利率却不高,租金、原料、人工占了大头。

数据显示,西式甜品门店从2016年到2018年的市场占比,由9.2%下降到8.8%,而中式糕饼店店铺的占比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

这样的变化,是因为Lady M这类高端西式甜品店经营模式缺点的日益凸显,更是因为年轻人的消费观日渐回归和成熟。

比起名媛下午茶所带来的虚假精致感,还是便宜又大碗的大众点心来得实在。

也许大家很快就会发现,

Lady M终成过客,稻香村才是归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作者:飞行喵,设计/视觉:LVV,36氪经授权发布。